
在规则中建立自律
提到孩子吃饭,对很多家长来说都是充满困惑的难题。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自主的吃好一顿饭呢?
提到孩子吃饭,对很多家长来说都是充满困惑的难题。尤其是已经能够独立掌握勺子或筷子吃饭的小朋友来说,他们呈现的状态就是不好好吃饭,一会儿玩玩儿这个,一会儿跑去看看别的,就是不能够在饭桌前专注的把饭吃完。针对这样的情况,我们就可以给孩子在吃饭这件事情上的建立规则,当然一定要在饭前就和孩子说好。出现违反规则的事情了,就提醒一次。提醒3-5次,我们再按规定采取行动。
孩子的自控能力一般都不是很好,需要我们的协助才能控制一下自己。每提醒一次,就是帮助孩子自我调整一次。如果没有采取提醒的方式,而是孩子一出现问题了,我们就采取制止行动,那就是没有给孩子自我调整的机会。这样的话,孩子就很难学会自己调整自己,也会觉得自己总是做不好一件事,就容易出现放弃的状态。
在活动中具体需要提醒几次,再采取处理,要看孩子的自控能力。自控力好的3次或是3次以下,自控力还不太好的,就要3次以上。
例如,刚开始给孩子制定吃饭的规则的时候,是在违反规则被提醒5次后,停餐一分钟(数60个数),一分钟过去了才能再吃。这样操作,一是让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,二是帮孩子建立时间概念。而规则是根据孩子实际的情况来定,例如,吃饭时没有坐好,离开座位,吃饭说话、唱歌、哼哼歌等,被提醒。
期初也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力,所以在停餐的时间上也要考虑,一般承受力较弱的孩子一分钟为佳。随着孩子自控力和承受力的提升,要求也会增多,相应的规则也要调整,由最初提醒5变为3次,停餐由1分钟拉长到5分钟。慢慢的一顿饭下来,孩子几乎能很好地吃饭,也很少再出现离开座位或是说话、唱歌的情况。
对于其他的事情,我们尽量也要对孩子保持建立规则意识。给他们机会,让他们先自己调整,然后提醒了几次,再采取措施。